最近發現職場裡有個奇怪的現象:
有些人年紀並不是很大,比如二十幾歲,三十幾歲,離退休年齡還遠得很。
他們之前也工作過幾年,擁有一定的職場經驗,但是最後卻選擇了離開職場。
你可能會問,他們應該是存夠了不上班也能生活的錢吧?所以才這麼任性。
其實不然,這些離開職場的人,大部分都沒什麼存款,或者很少的存款。
而且這種現象並非個例,似乎還有蔓延和擴大的趨勢。
這些沒有存款,卻選擇離開職場,不再打工的人是怎麼想的?
他們為什麼離開職場,離開職場又有什麼打算和計畫呢?
我們請到了幾位九零後職場人,看看他們的真實經歷和想法。
不知道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的,總之我這個人,從小就不太會應付人際關係。
我媽總是說我特別害羞,小時候,家裡來了客人,我媽讓我叫「叔叔」、「姑姑」、「嬸嬸」……
我一概叫不出口,只會驚恐地躲在大人身後。
在成長過程中,我也沒有任何的知心朋友,跟所有人都維持著淡淡的關係。
我很害怕跟別人走得太近,可能是某種「社交恐懼症」吧。
但是現代職場,幾乎每件事都需要跟同事合作,跟別人產生接觸。
說實話運營這份工作本身並不難,我最難克服的就是人際關係。
如果一個人的精力有100%,那麼在職場上,我會用1%來處理工作,99%來應付人際關係。
這讓我非常疲勞。
而且職場的人際關係並不像學生那樣單純,充斥著各種利益糾纏、爾虞我詐。
這我就更應付不來了。
所以我選擇離開職場,現在在家裡從事自由職業。
雖然賺的錢只夠吃飯和租房,但我的心靈得到了解放。
我不是一塊讀書的料,所以當初就上了個大專。
21歲就進入職場開始摸爬滾打,那個時候,沒有網上這麼多資訊管道。
我剛畢業的時候,身邊的人都對職場懵懵懂懂,不知道如何選擇職業,更不知道什麼職業有前途。
對于大專畢業、也沒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來說,男的去做銷售,女的去當行政,這是最普遍的兩個職業選擇。
我也不例外。
大專畢業後我從事銷售工作,進入不同的公司,賣過很多不同的商品:
食品,服裝,家電,工藝品,甚至還賣過車。
如果說十年的職場經驗教給我什麼,千言萬語濃縮成一句話:
我媽說的對,私企的確不穩定。
當初我大專剛畢業的時候,我父母讓我回老家,他們幫我找了一個縣城事業公司的工作。
我當時年輕,看不上那點工資,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如今做了十年的銷售,所經歷的公司:
要麼不喜歡,要麼不擅長,要麼公司黃了,導致沒有一份工作能長久的堅持下來。
現在工資也不過就是六七千,在大城市也就夠吃飯和租房。
所以兩年前,我下決心提升了學歷,自考了本科文憑,現在準備回老家考事業公司了。
我這個年紀考編,幾乎不會有什麼前途了。
但我也沒有太多的奢望,只希望以後能有個穩定的飯碗,別無他求。
本科畢業之後,我進入一家公司,職位是總經理助理。
助理這份工作,工作內容不難,但是異常瑣碎。
瑣碎意味著,事情很多,很雜,你永遠想不到你會以什麼方式出錯。
而且,這個職位,絕大部分的工作內容,是要向老闆負責的。
也就是說,老闆個人的評價和喜好,會直接影響你的職業自信。
但是很遺憾,工作了三年,我始終沒能讓老闆滿意。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凡是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所以每當老闆因為工作的事情訓斥我、指責我的時候,我都會第一時間檢討自己。
時間長了,我從開朗活潑,變得唯唯諾諾。
做任何事情,先去考慮這件事會不會挨駡。
我原本是一個很外向的女孩,但這份工作讓我變得顧慮重重,變得越來越內向了。
去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才25歲的我,一身都是毛病:
腸胃炎,偏頭痛,生理期不規律,臉上瘋狂爆豆,經常感到心慌,恐懼,焦慮……
當我決定辭職的那一刻,忽然感覺身上輕鬆了很多。
辭職三個月後,身體上大部分的不適基本都消失了,皮膚都變好了。
到今天為止,我已經辭職在家六個月了。
我並不打算很快回到職場,我需要認真考慮一下未來的路。
是考研,考編,當老師,還是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總之,我應該不會再去公司打工了。
8年的職業生涯裡,跳槽的次數我已經記不清了。
總之肯定是超過了5次。
我以前跳槽的時候總是覺得,我可能是不喜歡、不適應這份工作才跳槽的。
後來我才明白:
我不是不喜歡「某個」工作,我壓根就是不喜歡「工作」本身。
只要是在公司給別人打工,我始終都覺得氣不順。
大部分私企的工作,是沒有什麼前途和未來可言的。
只要是給人打工,你永遠都出不了頭。
自己創造了很大的價值,但大部分都被老闆拿去了,每個月拿出幾千塊來打發你。
打工的本質,就是你用你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去換一點隻夠你生存的錢。
然後讓你疲于奔命,沒有多餘的思想去考慮對你真正有利的事情。
年輕人,何等廉價的勞動力啊。
看透了職場本質之後,我就徹底放下了執念,選擇不打工。
討論
現在很多年輕人正在逃離職場,這個現象你怎麼看?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