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多世紀后的今天,美國留在月球上的國旗,早已灰飛煙滅

遠在天編 2023/02/21 檢舉 我要評論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與巴茲.奧爾德林兩位宇航員搭載著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登陸月球,完成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創舉。

他們還把一面美國國旗插在了月表上,以此來彰顯美國在航天事業上的巨大成功。隨后的幾年,美國又先后完成了五次登月,每次都會插上一面國旗。幾十年年過去了,這些國旗如今變成了什麼樣呢?

月球上沒有大氣層,因此處于真空環境中,沒有流動的空氣。旗幟插在地面上受重力的影響,只會耷拉著飄不起來。為了使國旗能夠展開,美國人把國旗支架多加了一個橫向的鋼絲,兩個鋼管呈直角帶著國旗展開,呈現了飄揚的效果。不過也因此有人質疑美國登月的真實性,甚至連許多美國人自己都不相信。

到底有沒有登月,用月球探測器傳回的照片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嗎?

從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傳回的照片來看,月球上僅有五面美國國旗,缺少的那一面似乎是阿波羅11號的航天員所插的第一面旗幟。這面國旗似乎是被航天器起飛時噴出的氣流吹倒了。不過更多人認為,也有可能是國旗自身的原因。

當時美國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航天技術的研發上,沒有多少心思研究國旗。它只是一種象征性的東西,插上去拍張照片就好。所以科學家根本沒有專門研發材料,而是直接使用了一面普通的尼龍制成的國旗,造價只有5.5美元。

一面國旗倒下了,其他五面在屹立著,如今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雖然還沒有人親眼見過,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月球的環境來猜測一下。

無論是月球表面還是近月空間,都沒有任何氣體的存在,處于純粹的真空環境。在這樣的環境里,旗幟不會在日積月累的風力侵蝕下變得殘破不堪。并且月球的重力較小,水蒸氣無法在高空凝結并回落地表,因此月球上基本不會下雨。

這樣來看,國旗在月表上不會受到風吹雨打,是不是就說明它還和新的一樣?

答案是否定的

月球缺少大氣層和磁場的保護,每天都在承受宇宙高能粒子的轟擊和太陽紫外線的照射。紫外線屬于高能射線,會破壞物質自身的化學鍵從而引起變異。物質的大分子會被分解為小分子,小分子再變成可以逃離的氣體分子,最終整個物體的外觀形態都會被改變。

美國國旗也一樣,它的顏料分子會逐漸遭到破壞,使顏料脫離,最終星條旗會變成一面白旗。要想在這樣的環境中保持國旗的色彩和形態,就必須使用特殊的材料。美國國旗使用的尼龍材料也有它的優點,就是耐磨性會比其他纖維好很多。可月球上并沒有空氣摩擦力,耐磨性也變得毫無用處。

國旗代表著國家的實力和榮耀,我國在這方面就投入了不少的心思。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科研人員對月球的環境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在對比了各種材料的特性后,篩選出了20多種能夠作為原材料的纖維。

不過哪一種都無法單獨達到預期效果,于是科研人員通過嵌入式的紡織技術,制成了新型復合材料。這種材料內部分子結構穩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保持國旗在月球也能做到不褪色和不變形。

這才有了嫦娥五號在月表展示的中國國旗,它看起來十分工整沒有一絲褶皺,像是電腦建模一樣。也正是這種對任何事情都一絲不茍的態度,才能讓中國在航天事業取得飛速的發展。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