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忘往日恩,他考上名校沒錢讀全村湊錢幫圓夢,38年後成百億董座回饋鄉親一棟別墅大方喊:人人都有 - | 點知天下

happy 2023/03/15 檢舉 我要評論

俗話常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絕大多數人總認為這只是種誇張的譬喻,

然而一位企業董事長卻真的辦到了。貧困出身的他,好不容易考上了名校,

卻無奈沒錢讀下去,此時家鄉村民集結出資贊助他圓夢,多年後他成為身價百億的大老闆,

仍然沒忘記這份恩情,決定給村民一項大禮!

草窩裡飛出金鳳凰

上個世紀60年代,陳生出生在大陸廣東的一個小村落,貧窮是這個村莊的底色。

而陳生大學聯考落榜,沒能走出「草窩」,只能和眾多村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困守在這方小天地中。

困在鄉下,意味著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你必須做最苦最累的活,得到的卻只是堪堪溫飽而已。

好在他是個不能「吃苦」的,幾天農務下來,陳生在一身塵土和酸痛中不斷反思,

他發現唯有好好讀書,才能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在那個年代,考上大學,就意味著改變命運。

考上大學,就能以一個絕佳的理由走出去,去往更大的舞台開拓眼界、增長見識、謀求機會。

陳生有些忐忑地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周圍的親友。

幸運的是,沒有一個人給他潑冷水。

他的好友肯定他,他的母親支持他,他的父老鄉親們祝福他。

他終于重拾信心,放下農具,拿起書本,全身心投入到未來的大考當中。

陳生父親早走,只有母親一個人肩負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擔,

快成年的陳生原本是家裡新添的勞動力,但是母親卻默默扛下一切。

周圍的村民知道了陳生的志向,也紛紛投來讚許的目光,時不時來幫襯一把。

陳生家裡揭不開鍋的時候,村民們便你一點飯我一點粥地幫他們度過了難關。

這些恩情和善意,也在無形中激勵著陳生放手一搏。

苦心人天不負,1980年,陳生正式成人的那一年,他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這位曾經的落榜生,不僅考上了大學,還考上了頂級學府——北京大學。

從公布成績到收到錄取通知書,親友鄉鄰們不知道為陳生高興了多少回。

那走家串巷、普村同慶的模樣,就差敲鑼打鼓、禮炮齊鳴了。

但陳生心裡仍舊布上了陰霾——他沒有錢。

從廣東北上首都,他需要一筆錢作為過路費,也需要錢作為學費和生活費。

他在家吃飽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裡去籌錢北上呢?

就在陳生為難的時候,村民再次朝他伸出了援手。

有的人手頭緊,只拿得出五角一塊;也有的人湊出了五塊十塊;還有的人,

硬生生拿出了二十多塊人民幣,那可相當于那個時候職員一個月的薪資。

陳生看著那一堆皺巴巴的鈔票,聞到了上面沾染的、屬于窮苦人的氣息,他內心觸動不已,久久不能平復。

這一去,便是雛鳳離巢,想想,未來不可估量。

按部就班還是激流勇進?

頂尖學府的生涯帶來的優勢,不僅僅是頂級的師資、潛力巨大的校友人脈這些外部力量,

更多的是打開自身格局、開拓眼界與思維,甚至培養一顆堅定而強大的心臟。

而這些強化自身的能力,陳生在幾年的生活學習中,已經悉數練就。

畢業之後,他首先選擇進入體制,以一份穩定的工作換取家人的安心。

每個月80多塊人民幣(約新台幣358元)的薪資,再加上當地國營事業單位,

在那個年代便足以證明讀大學的前景。

但陳生不是一個滿足現狀的人,陳生頭腦靈活,嗅覺敏銳,同時有魄力、敢作為。

他毅然辭職下海,在商業的海洋裡劈波斬浪。

18歲時他是草窩裡飛出的雛鳳,28歲時,他則化身初涉商海的蛟龍。

這頭蛟龍,對商海充滿了好奇,這裡闖一闖,那裡探一探,不僅沒有折戟沉沙,反而越來越精神。

陳生先後在外貿業、種植業、房地產等領域投入的精力與資本,起起落落,最終也算是小有所成。

但他的潛力遠不止如此。

「天地一號」是他走向巔峰的一大轉折。

如此響噹噹的「天地一號」,實際上是一款飲料的名字。

這款飲料原本叫做「醋雪碧」,即在清透的雪碧中加入濃香的醋,

控制比例,就能得到一杯爽口美味的新飲料。

這可不是陳生的首創,而是他那雙擅長捕捉商機的雙眼,從普通人的喜好與日常中發掘的。

作為一個有資產積累的小老闆,陳生的設想很快變成了現實。

從發掘商機到產品初成,他只花了不到20天的時間。

「天地一號」醋雪碧一經問世,便迅速代替人們的自製品,成為人們生活的「常客」。

不到一年的時間,「天地一號」的銷售額就突破2000萬人民幣(約新台幣8千9百多萬)。

這個數字,在上個世紀還是非常可觀的。

這次開闢新市場的成功經驗讓陳生更加自信,開發新產品線的時候也更加有底氣。

他的「天地一號」也迅速在市場站穩了腳跟。

有趣的是,這之後,陳生的商業領域,關乎的並不是人們心中想象的高科技、

新技術,而是與民生息息相關,比如飲料,和豬肉。

北大才子去養豬?

能進清華北大的學生,哪個不是天之驕子、萬中無一?這樣的才子,身上承載了太多善意或者惡意的期待。

善意的人希望他們能學以致用,在高科技領域有所建樹,去造福全世界。

惡意的人則巴不得這些天才跌落神壇,沾滿生活的泥漿,以驗證「讀書無用論」。

當年,北大還真有才子下地養豬了。

那個人叫做陸步軒,可謂是「北大苦讀無人問,一朝養豬天下知」的奇人。

關于陸步軒的報道一經問世,可謂是轟動全國。

可是,就在眾人就「讀書無用論」和「惟有讀書高」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陳生卻和這位奇人校友談起了合作。

事實證明,陸步軒和陳生一個都不傻。

如果說平時吃的豬肉是小商品,那麼陸步軒賣的豬肉就是箱包中的高檔貨。

以豬肉為主葷的歷史已經有1000多年了,從填飽肚子,到提升飲食質量,

再到追求美食佳肴,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而市場上的豬肉品質和口感,已經跟不上人們日益挑剔的口味了。

陸步軒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一頭扎進養豬場,研究起了如何提高豬肉的美味度。

某種程度上說,陸步軒也是在為人們更有品質的生活做了貢獻了。

但當時能理解陸步軒的人很少,陳生就是其中一位。

陳生帶著萬分的誠意與充足的資金,而陸步軒則有親身探索、

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兩個人深入交流,最終展開了密切的合作。

陳生的天地一號品牌再添新產品——一號土豬。

對于追求生活品質的人來說,他們缺的不是錢,而是高品質的生活所需。

一號土豬填補了高品質豬肉這塊空白,賣相自然是讓人眼紅。

這些豬肉一經問世,就迅速在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

就像名牌包不愁賣一樣,一號土豬甚至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眼見形勢大好,陳生再度發力,天地一號的高品質肉家族又添新丁,

土雞土鴨紛紛問世,將口感更細膩、肉質更勁道、味道更鮮美的鮮肉送上了消費者的餐桌。

買家買得舒心,作為賣家的陳生,盈利得更舒心。

不過幾年,陳生的資產就突破了上百億人民幣。

坎坷的報恩之行

陳生在事業上順風順水,但積累的無數財富並沒有讓他變得面目全非,他仍舊是當初那個心懷感恩的雛鳳。

如何回報當初援助過他的父老鄉親這個問題,一直盤旋在他的心頭。

他細細的考慮過,直接送錢是最沒有誠意的,倒不如連一些房子送給他們,

讓常年住在土坯房的鄉親父老們能夠搬進寬敞明亮的現代化房屋。

陳生作為一個億萬富翁,他送的房子,並不是普普通通的商品房,而是獨立的小別墅!

這對于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來說,這個回報率可比「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高得多。

很多人奮鬥一輩子,別說別墅,怕是普通的兩居室商品房都買不起。

而陳生開口就是要回報一座別墅,簡直讓人瞠目結舌、不敢置信。

但是陳生二話不說,真的著手開始建別墅了。

2012年,陳生出資2億人民幣(約新台幣8億9千多萬),

在他的家鄉開啟了驚呆眾人的別墅建設。這一批別墅建了四年多才竣工驗收。

分房儀式那一天,陳生親自趕到現場,以傾注了一腔真情的演講表達了對父老鄉親的感激。

這些別墅分配下去後,陳生也算是了了一個縈繞心頭多年的夙願。

但是事與願違。

買過房子的人都知道,房子的位置、朝向、交通等等因素,都會影響房子的價值,陳生的一腔熱情,很快就敗給了現實。

如果陳生給的是現金,大家哪的都一樣,也沒什麼好爭的,但他給的是別墅,那區別可就大了。

有的人不滿意位置和朝向;有的人想多要一套;也有的人從外省聞風而來,也想分一杯羹;

還有的人貪心不足,竟然跟陳生要起了舊屋拆遷款……

在別墅這樣大的利益面前,許多原本淳樸的村民變得有些面目全非,

甚至因為陳生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開始對陳生有意見、有怨言、

有恨意——陳生建造的房子,在沒有分發前就已經被帶有怨氣的村民砸壞了玻璃!

陳生真是好心辦了壞事,一場設想中美滿的報恩行動,最終落的滿地雞毛,誰也沒有分到。

這倒不是陳生出爾反爾,只是他準備重新統計人數、增加預算,再添補一些別墅,以確保人人都能分到房子。

至于分到哪棟房子,就看自己的運氣了——陳生採取了抽籤分配的方式,避免了別墅的位置之爭。

從2016年的首次分房,到2018年的圓滿結束,1500餘名鄉親父老搬進了新家,陳生也為報恩的事情多忙活了近三年。

但他並沒有替這三年來的勞心勞力感到不值。反而精益求精,為圓滿解決這件事耗費了更多的精力。

他也沒有覺得送完房子就恩怨兩清,反而時時刻刻關注家鄉的民生發展。

他從之前的混亂局面中吸取了很多教訓。

大多數人的良心是經不起太嚴酷的考驗的,在龐大的利益面前,會有平時正直良善的人產生扭曲的心理。

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如果發生了,肯定會有一些人開始不勞而獲。

陳生明白了這一點,他並不熱衷于發掘人性中的惡,他只是想讓父老鄉親能夠過上好日子。

他更明白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決定提供一個可以讓父老鄉親發揮自身價值的機會。

他把天地一號養豬場帶到了村裡,並派專人來傳授養豬的技術與經驗,讓村民們能夠自主獨立地發家致富。

每個人都希望在舒適一些的領域發揮自己的價值,能自給自足,誰還會眼巴巴等著他人的饋贈呢?

陳生後續的舉措,可比直接送豪宅要有益得多。父老鄉親們終究是靠著自身的努力,過上了兜裡有閒錢的生活。

陳生出身微寒,最終富甲一方,這其中的過程十分曲折,好在他不甘平庸、敢闖敢拼,

同時得人相助讓他能夠迎難而上,最終走上人生巔峰,也不忘感恩、

不忘初心,始終以一腔熱血為自己、為同胞而奮鬥。

這樣的榜樣,值得敬佩。

回報別墅是一件特別的事,但是陳生身上的閃光點遠不止如此。

他的堅守、他的敏銳、他的變通、他的固執,在不同的事件中正想湧現,

讓他能夠堅守本心、敏銳洞察、知過能改、固執報恩。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