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熟,就是看不慣的人和事越來越少。
作者:洞見yebo
學者寧冬梅說,蘇軾之所以成為蘇軾,最可貴的就是他能「齊得失,忘禍福」。
蘇軾大半生都在各地流放,飽嘗打擊與傷害。
但不管境遇如何,他始終保持豁達之心,容得下所有遇到的人和事。
正所謂,眼寬能容世間事,心寬可諒天下人。
看懂蘇軾才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不過是能忍,能讓,能原諒。
1
能忍
蘇軾在《賈誼論》里說:
「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人生一世間,不會萬事順遂,一味意氣用事,不但無法化解危機,還會帶來更多災難。
熙寧年間,蘇軾任翰林學士,與呂惠卿等新黨人物一向不和。
有次,聽到門生稱贊蘇軾聰明,呂惠卿不屑地說:
「堯聰明耶?舜聰明耶?大禹之聰明耶?」
言下之意,跟圣賢比起來,蘇軾根本算不了什麼。
對于呂惠卿的輕蔑,年輕的蘇軾不堪其辱,當即上書,斥責呂惠卿「窮奸極惡」。
可沒想到的是,其中一句「兇人在位,民不奠居」,卻被御史們抓住,說他對皇帝含沙射影。
皇帝大怒,便將蘇軾趕出京城,外放到杭州。
因一時沖動,蘇軾親手斷送了自己的仕途。
不僅如此,他還徹底得罪新黨,埋下了日后「烏台詩案」的禍根。
弘一大師說:「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人唯有能忍,受得了毀謗和屈辱,保持定力,不斷修行,生活才會過得順遂。
《蒲松齡傳》里記載了蒲松齡坎坷的一生。
21歲,他首次參加鄉試,就名落孫山。
之后四十多年里,他逢考必敗,六十多歲還只是一個窮秀才。
多年以來,他都是別人眼中的笑話,甚至有人當面說他是個廢物。
面對羞辱,蒲松齡卻從不辯駁,每次聽到都轉身離開。
後來他開始寫志怪小說,同學張篤慶知道了,就罵他不干正事,難怪考不上功名。
他也沒有辯解,而是關起門來繼續創作。
忍受著外界的質疑與白眼,最終他寫就了流傳千古的《聊齋志異》。
《警世恒言》說,事不三思終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
在這世上,每個人都會遭受種種打擊和刁難。
與其在暴躁易怒中失去理智,不如試著壓住內心的情緒,遇事多忍一忍。
人生的路很長,耐得住辛苦、白眼和屈辱,方能熬到最后的柳暗花明。
2
能讓
《蘇東坡傳》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蘇軾在被貶黃州時期,除了結廬種地,平時還喜歡到處游玩。
一日在城里閑逛,有個醉漢沖出來,差點撞倒他。
面對無禮沖撞,蘇軾不僅沒有計較,反而主動退到一邊,給醉漢讓路。
看著醉漢罵罵咧咧地走遠,蘇軾自嘲地說:自喜漸不為人識。
秉持退讓之心,在起落無常的后半生里,他也避免了很多無謂紛爭,保全了自己。
俗諺說:
「善柔者不辯,善勝者不爭。」懂得后退,凡事讓別人一步,才能避免在瑣事上消耗,專心趕路。
畫家陳丹青有次和朋友在一個小攤吃早飯。
店里伙計很忙,他們等不及了,便自己動手收拾起桌子。
結果沒過一會,來了位老頭,朝他們大喊:我還沒吃完,你們就把我的飯收拾了!
陳丹青說:要不我再給您買一份,給您賠罪了。
老頭卻不依不饒:不行,我的心情被你們破壞了,你們要賠償損失費。
朋友覺得荒唐極了,就要上去理論。
陳丹青拉住他,從口袋里掏出一些錢遞給老頭。
等打發了老頭后,陳丹青才解釋說:
和一個蠻橫的人講道理,接下來就是無休止的爭吵。
我讓一步,可以讓事情最小化,那為什麼不呢?況且我們還要趕時間。
朋友聽了,這才恍悟,點頭稱是。
現實中,難免會有很多磕碰,或是言語中的冒犯,或是小事上的爭端。
許多人覺得,遇事只要自己不理虧,就一定要據理力爭。
然而過于斤斤計較,總是寸步不讓,只會讓自己陷入無休止的沖突中。
《菜根譚》里說,待人寬一分是福,處世讓一步為高。
讓步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包容的做人胸襟,更是低頭的處世智慧。
學會在心中藏山納海,少點計較,把更多時間和心力,花在更重要的人和事上。
3
能原諒
哲人貝爾奈說過一句話,最高貴的復仇是饒恕。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經歷背叛,遭受傷害。
憎恨與原諒,其實不過一念之間。
怨恨別人,只能得到無盡的折磨,放下別人的過錯,得到的是心的解脫。
蘇軾和章惇,年輕時本是無話不談的好友。
後來由于政治立場不同,兩人逐漸走遠。
紹圣元年,章惇當上了宰相,上任后他開始清肅舊黨,蘇軾也未能幸免。
隨著他發出一張張貶謫令,蘇軾也一路向南流離,一家人妻離子散。
蘇軾六十歲時,章惇仍不放過,還將他貶到海南。
在當時,被流放海南這樣一個外化之地,基本不可能活著回來。
蘇軾到了那邊,也心如死灰,早早給自己準備了棺材。
曾經親密無間的朋友,轉眼就以死相逼,換做常人,早已對其恨入骨髓。
但蘇軾卻沒有。
後來,宋徽宗上位,章惇被罷免了相位,蘇軾卻得到赦免。
章惇的兒子怕蘇軾報復,就寫信向蘇軾求情。
收到信后,蘇軾立即回復說:
「軾與丞相定交四十余年,雖中間出處稍異,交情固無所增損也……」
字里行間,不僅毫無怨懟,反而還勸章惇照顧好身體。
歷經命運浮沉后,對于他人施加的傷害,蘇軾最終選擇原諒,將恩怨一筆勾銷。
正如《了凡四訓》里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過去的不妨讓它過去,跳出了過往的恩怨糾葛,你才能享受當下的美好。
那些陳年的傷痛,若是反復撕扯,只會讓傷口日漸潰爛。
放下仇恨,卸下沉重的負擔,其實也是放過自己。
學會清零往事,用寬恕和原諒,趕走他人制造的陰霾,就能讓自己的世界充滿陽光。
▽
蘇軾曾說過一句話:「吾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他這一生,幾經沉浮,但所到之處,卻從沒有恩怨是非,永遠如赤子般活得通透。
所謂成熟,其實就是看不慣的人和事越來越少。
當你能包容的事情變多,內心就會越來越平和,能擾亂你心緒的事情就越來越少,人生也會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