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老高跟我說,前兩天公司的一位「元老級」員工提出了離職,走的很堅決。
「從我創業就跟著我了,說實話公司做到現在的規模有他的功勞,怎麼就辭職了呢?」
老高的公司最近離職了不少人,還都是一些很優秀的員工,反觀那麼業績沒那麼好的人卻都留在公司里。
我跟老高說,「這就是你的問題了。」
老高的公司從15年做到現在,發展已經進入了瓶頸期,一直不上不下,工作內容重復、職位變動不大,難怪那些員工要辭職。
人員流動是常事,可是離職卻各有各的原因。
但為什麼總是那些優秀的人離職呢?
優秀的員工往往能力出眾,但是在小公司里沒有用武之地,只能讓明珠蒙塵。
小馬的第一份工作正好是公司剛開始發展的時候,他勤勤懇懇,經常為了一個項目跑遍整個城市,在周末的時候還在學習別人的經驗。
漸漸地公司越做越大,小馬也升上了主管。可是,一年之后他發現,公司自從營業走向正軌了之后,領導就再也沒有制定過下一步的發展計劃,項目也總是那幾個,沒有一點發展空間。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小馬還是決定離開公司,去尋找能配得上他的能力的工作。
優秀的人,往往并不止滿足現在的成就,但是有時候公司并不能給他們足夠的發展空間,選擇離職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那些偷懶圓滑的員工,卻享受這種「錢多事少」的工作,即使在同一個崗位上過一輩子,也「毫無怨言」。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也正是這個道理。
有很多優秀的員工,平常努力工作,但是升職加薪的機會卻一個都輪不上他,這樣不公平的待遇難免會讓員工對公司失去信心,選擇離職。
上周發工資的時候,小丁發現自己之前帶的實習生居然比自己的工資多出幾百塊,雖然不多但是自己好歹是個小主管,在公司這麼久,居然比一個后輩的工資還低。
小丁怒而辭職,也不顧領導的挽留。
其實,這種情況在有的企業里時有發生,有的領導相信「鲇魚效應」,認為一個企業,老員工好比沙丁魚,雖然忠誠,但日漸安穩,失去斗志;這時候,就需要鯰魚,也就是新員工的刺激,激發老員工的創造力和拼博力。
所以公司愿意去嘗試吸取外來「新鮮的血液」,卻對老人不聞不問。
最后,當他們發現努力拼搏跟別人混吃等死收獲差不多的時候,對公司失去信心,就走了。
有的人也許在進入公司之后,才發現公司和自己的職業規劃是不同的,即使努力工作也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不如及時止損,早日離開。
記得剛入職那會兒,老闆面試我的時候問了一個問題:「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我把自己未來五年的職業規劃詳細分享給老闆聽了,其中還包括了自己對于未來幾年工作的重心和方向。
老闆聽后非常認可,說我個人的職業規劃跟公司戰略方向很一致。
大家相談甚歡,最后定了一個跟我職業規劃非常吻合的工作崗位及工作方向和內容。
就在我準備大展拳腳開啟我全新的五年職業生涯的時候,卻發生了讓我感到兩難的問題。
工作了半年左右時間,在臨近年末放假之際,公司進行了全方面的戰略調整。
調整之后的我的工作變化非常大,跟我自己個人的職業規劃幾乎就是背道而馳的。
為此,我還專門跟老闆聊過。
而老闆的意見是:「一方面是公司不得不應對市場變化而調整,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基于你能力的一個最佳匹配。」
而「最佳匹配」就是:「你的個人規劃,公司可能并不當回事。」
堅持了一個月之后,經過深思熟慮,一方面不想再繼續這樣的工作;另一方面已經看到不可能有調整崗位的機會,我還是提出了辭職。
我們進入一個公司,就是想完成我們的職業規劃,如果公司的發展方向與之不符,那麼員工離職也就不意外了。
優秀的員工,在職場中都具備獨立思考意識,企業也不要試圖以畫大餅、定奇葩規定「管理」員工。
員工與企業的關系,不僅僅是雇傭關系,更是一種互相合作,互相成長的關系。
員工之所以愿意為公司灑熱血,賣命工作,除了可以拿到薪水之外,一定是兼備認同感和得到感。
所以,優秀的員工離職,離開的可能不是工作,而是公司。